本文转自:宝鸡日报
让工业旅游在创新融合中“燃”动未来
罗琴
宝鸡作为西部工业重镇,有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、航天六院旧址等独特资源,更有西凤酒、吉利汽车等现代产业标杆。近年来,宝鸡工业旅游发展迅速,但笔者以为,要让工业旅游从“参观”升级为“体验”,从“单一”走向“多元”,还必须推动科技、文化、产业创新融合,工业旅游才能更好“燃”动未来。
科技赋能,让工业遗产“活”在当下。工业旅游的魅力,在于将冰冷的机器与厚重的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。比如,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通过VR技术还原1941年窑洞车间生产场景,让游客“穿越”到抗战时期,感受民族工业的坚韧;在吉利汽车工厂内,可见全线机器人精密焊接,机械臂精准舞动,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到整车组装,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。充满科技感的工业旅游,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,也让成年人对智能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发展工业旅游还可以适当引入元宇宙、AI技术等,打造“云上工业博物馆”,实现“线上引流+线下体验”的良性互动,增加数字体验。
文化铸魂,让工业精神“燃”动人心。工业旅游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其承载的工业文化与精神价值。西凤酒厂以“中国酒源、凤香根脉”为文化内核,将酿酒技艺与非遗体验结合,游客不仅可观摩古法酿酒,还能亲手绘制文创酒瓶,这种“工艺+文化+创意”的模式,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。除此之外,长乐塬的“工合精神”、申新纱厂的“实业救国”理念,都可以通过情景剧、互动展览等形式展示在游客面前,让工业旅游成为传承工业精神、厚植家国情怀的载体。
产业联动,让工业旅游“链”接未来。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,须打破单一观光模式,构建“工业+旅游+产业”的生态圈。宝鸡丰富的工业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,可推动工业企业与文旅、教育、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,例如,吉利汽车工厂可联合周边农家乐,打造“工业探秘+乡村休闲”线路;和氏奶粉可开发“牧场体验+乳品DIY”研学项目,让游客从“参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等,全链条体验不仅能提升游客黏性,更能带动餐饮、住宿、文创等关联产业发展,为宝鸡工业旅游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杨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